琉球王國時代

(一)第一尚氏王朝

1406年,南山國家臣思紹及其子巴志推翻當時統治中山的武寧王政權,其後思紹脫離南山國自立為中山王,並繼承對原中山國之支配權。1416年中山征服北山。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,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,1421年巴志繼承思紹就任中山王,向明王朝請願承認其國王的地位並獲明皇帝認可,賜姓琉球王姓尚,巴志乃成為尚巴志,此後琉球人也才有姓氏。1429年,尚巴志征服南山統一全國,以首里城作為王城,史稱「第一尚氏王朝」,又稱「琉球國」。

1400年以後,琉球商業高度發達,並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中國、朝鮮、東南亞[1] 和日本進行貿易,使琉球王國發展繁盛。但15世紀至16世紀,由於遭受大量日本的倭寇海盜騷擾,使得琉球國蒙受巨大損失,海上貿易受到阻礙,國勢逐漸衰弱。1469年,琉球國發生內亂,第七代尚德王被殺,第一尚氏王朝滅亡。

(二)第二尚氏王朝

尚德王被殺後翌年,前第一尚世王朝的第六代尚泰久王的重臣金丸被群臣推舉為君,自居尚圓王,並於1471年以世子身份向明朝報告父喪。1472年,明朝使臣冊封尚圓為王,史稱「第二尚氏王朝」。

此時由於1474年琉球人從福建登陸入貢之際,因故殺害福建省夫妻,遭到明朝懲罰,從「朝貢不時」降為「兩年一貢」。此對琉球經濟影響極大,第二尚氏王朝自尚圓王以來,便不斷向明朝請乞恢復「一年一貢」。至第三代尚真王鍥而不捨的努力,終於在1501年以後得到明朝恢復之許可;尚真王統治時期(1478-1525年),是第二尚氏王朝的黃金時代。尚真王確立琉球的官員品秩、朝儀制度、神官制度、賦稅制度、行政劃分,並擴建首里城;此外還廢除殉葬習俗,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,禁止私人擁有兵器,確立琉球王國的政治經濟體制,此後琉球進入穩定發展的時期。

當時琉球王國貿易發達而且國勢強盛,並作為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,號稱「萬國津梁」,同時更不斷對外擴張。1500年,尚真王平定八重山群島的遠彌計赤蜂之亂;1522年又平定與那國島的鬼虎之亂。1537年,第四代尚清王率軍北伐,攻下奄美群島;至此琉球王國將勢力擴及整個琉球群島,並正式確立其史書中所稱「三省並三十六島」的疆界:北起喜界島、奄美大島,南至宮古、八重山群島。

1528年尚真王去世,其後數代的國情雖大致平安無事,但國際局勢已漸漸對琉球王國不利,因為北方的日本勢力已逐漸南下發展。這是因為在16世紀,日本由於倭寇的緣故使得與明朝關係惡化,故只能透過南方的薩摩與琉球進行貿易。彼時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,各大名(諸侯)亟需向外擴張以加強自身的經濟實力,與日本地緣關係相近且富庶的琉球王國,自然成為日本大名的首要目標。再加上琉球王國自掌握琉球群島後,長期重文輕武的政策與風氣導致國力不及日本大名,只好虛應故事。即便如此,琉球王國仍無法應付日本大名部分不合理的要求。

1591年,太閣豐臣秀吉征韓前夕,九州薩摩大名島津義弘致書琉球王國第七代尚寧王,要求琉球在翌年二月前準備7,500人(後改為十二個月份的糧食)並運至薩摩,然後設法運往朝鮮。琉球王國加以拒絕,令豐臣秀吉大為不滿,致書要脅出兵琉球,琉球王國仍不予理會。此事最終由島津義弘上書,承諾願為琉球王國「代為墊付」這些糧草告結。豐臣秀吉從而認為琉球是薩摩藩的附庸地,且埋下後來薩摩藩入侵的導火線,其藉口為當年琉球王國欠島津氏一筆人情。